——2018年12月29日在若羌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關文凱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會議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全縣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1+3+3+改革開放”的總體部署,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7.39億元,同比增長2.68%。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1.5:59.5:1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65元,較上年增加1123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32089元,較上年增加1007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同比增長10.6%。
(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
繼續抓好紅棗產業提質增效,建立農業示范園3316.7畝、紅棗標準化示范園8900畝。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95%。順利通過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雙認證”驗收。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成功申報國家、自治區、自治州三級龍頭企業6家,自治區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2家。注冊家庭農場37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164家。羌都棗業納入自治區“專精特新”企業名錄。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運營服務網絡,組織參加農產品推介、交易會,提高農產品市場開拓能力。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紅棗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新增高效節水3萬畝。兌現草原生態保護、退耕還林等補助資金6700余萬元。干棗總產7.92萬噸,增長7.03%。出欄牲畜15.5萬頭(只),家禽13.6萬羽(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功入選首批“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
(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工業結構調整。一是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崔爾莊紅棗交易中心落地若羌。做好承接河北玻璃產業轉移若羌準備工作。完成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啟動若羌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修編。陽光煤礦礦區總體規劃報批進展順利。三是增強規上企業發展能力。國投羅鉀、天山水泥產銷形勢良好。12家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2.34億元,工業增加值24.43億元。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羌都年產20萬噸有機肥生產線收尾。石棉尾礦綜合開發利用項目研發試驗取得突破。五是積極爭取依吞布拉克獨立工礦區項目,努力實現鎮區經濟轉型升級。六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天河化工、海輝畜牧屠宰、匯潔燃氣加氣站等項目開工建設。完成青島新絲路產業發展基金、若羌靖祥新絲路物流中心(二期)、越野一族等項目落地簽約。全年招商引資項目16個,區外到位資金4.05億元。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實施項目64個,其中:收尾18個、續建7個、新開工39個,預計完成投資6.56億元。交通方面:樓蘭機場建成通航,南方、華夏航空入駐運營;G218岔口—康拉克村通達道路、G315城西新區道路改擴建、G0711烏尉高速公路若羌段、若羌—依吞布拉克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格庫鐵路全年完成投資36億元,和若鐵路先期段開工建設。水利方面:若羌河水庫成功截流。若羌河、瓦石峽河應急防洪工程建成投用。車爾臣河調水、瓦石峽河水庫前期工作加快推進。能源方面:塔什薩依二、三水電站并網發電。尉犁-若羌220千伏雙回路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陽光煤礦90萬噸擴能改造項目進展順利。若羌—依吞布拉克220千伏及依若鐵路牽引站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三)落實新發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堅戰”
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嚴格按照“三個時間節點”和“四個一律”的要求,落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規定,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管理,堅決制止各類違法違規舉債行為。二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塔什薩依深度貧困村和插花貧困戶,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脫貧成效持續鞏固。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藍天”“碧水”“凈土”行動。完成2個自然保護區28個礦點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淘汰機電設備97臺。加強工業鍋爐、供暖鍋爐脫硫脫銷改造。完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工程。強化源頭把控,嚴禁“三高”項目進若羌。推進“電氣化若羌”進程。加強水行政執法監察,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施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濕地修復等生態工程建設,新增造林面積1.13萬畝,封育2.8萬畝,縣域自然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四)緊抓政策機遇,推動商貿物流業發展
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提高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實現網絡銷售1.62億元,年快遞業務量73.1萬余件。評為2017—2018年“電商示范百佳縣”。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專業市場、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經營業態布局加快,財富廣場、農貿市場正式啟用。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現代物流業發展。做好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加快物流樞紐和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靖祥新絲路物流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二期項目簽約落地,集聚人流物流資金流效應日益顯現。開啟航空貨運新模式,運輸效率大為提升,航空貨郵吞吐量44.8噸。
(五)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做好審批權限下放承接。商事制度 “多證合一”改革順利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加強。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創業門檻,登記注冊資本認繳公司80戶,認繳注冊資本4.24億元。穩妥推進國企改革,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醫藥衛生、能源電力、財稅金融、農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養老等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著。“營改增”稅制改革穩步推進,各種政策性減稅5000余萬元。全面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六)加強民生改善,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堅持民生優先,累計投入民生資金9.55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72%以上。優先發展教育,實現學前至高中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全覆蓋。兵地聯合辦學再結碩果,2018年本科上線率達88.97%。文化旅游發展實現新突破,樓蘭文化?紅棗節納入首屆 “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樓蘭歷史文化長廊項目建成投用;康拉克旅游景區開發前期工作加快推進。著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圓滿完成第三輪全民健康體檢,順利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驗。法治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獲“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扎實做好援疆工作,塔東幼兒園、河北養老院等13個援建項目全面完工。推進醫療、教育等專業人才“組團”援疆,對口援疆綜合效益不斷提高。棚戶區改造加快實施,征遷工作有效推進,完成征遷3.85萬平方米。實現天然氣庭院管道入戶安裝兩鎮一鄉行政村全覆蓋。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基礎薄弱、生態脆弱、水資源短缺、人才匱乏等“短板”制約明顯;立足交通區位、文化旅游等資源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旅游興疆”戰略機遇,用好用活穩定紅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不足。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直面困難和問題,以創新的思維、必勝的勇氣,下大氣力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二、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全力做好保穩定、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補短板、防風險各項工作,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各增加800元。
圍繞以上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強農業結構調整,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品牌引領、品質保證,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三品一標”紅棗基地建設、若羌紅棗“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促進紅棗產業提質增效。二是優化種養結構,推進農牧結合。加快畜群、畜種結構調整,提高良種畜比例和品種質量。堅持以草定畜,擴大飼草種植面積。扶持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發展。三是穩定糧食種植。調整糧食布局和品種結構,推進糧食生產向塔什薩依區域聚集,確保糧食安全。
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村產業振興的切入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制定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加快南疆特色樣板小鎮建設,抓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試點縣”各項任務落實,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一是抓好塔什薩依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調動示范園骨干龍頭企業積極性,深化產業內部融合,建立企業和農戶利益連接機制,切實發揮示范帶動效應。二是完善農村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白干湖—干溝泉、蘇吾其-英格里克村道路、10千伏及以下農網升級改造配網工程建設,為社會主體參與現代產業融合提供良好條件。三是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配置。充分發揮好現有村級便民服務設施的功能,加快文化社區、新城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等項目落地。四是積極運用政策措施,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扶持力度,完善流通環節農產品檢疫檢測體系,拓展現代流通體系的覆蓋范圍。五是推進農村 “廁所革命”,倡導現代生活理念,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二) 狠抓重點項目建設,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
一是加大協調力度,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抓好“十三五”中期調整項目推進和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落實,落實重點項目包干責任,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項目盡早投產達效。交通方面,加快推進格庫鐵路建設,配合做好和若鐵路縣境段征地拆遷工作;加快G0711烏尉高速公路35團至若羌段、G0612依吞布拉克-若羌高速建設和城西新區至樓蘭機場段拓寬改造;推動若羌—民豐高速公路復工;啟動若羌巴什考貢-拉配泉—甘肅阿克塞省道前期工作。水利方面,提升若羌河西支下游、瓦石峽河下游防洪能力;加快若羌河水庫建設,塔什薩依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開工;積極推進車爾臣河調水、瓦石峽河水庫、塔什薩依河水庫前期工作。能源方面,加快農網升級改造、若羌-依吞布拉克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快推進2×35萬千瓦熱電聯產、陽光煤礦年產90萬噸改擴建、中石油中石化成品油庫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環塔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塔中-若羌天然氣管道及配網工程、羅布莊三、四期風力發電項目前期工作。城建方面,完成華龍嘉園洋房綜合體建設。實施樓蘭紅棗特色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城鄉供水、供暖管網改造項目。推進依吞布拉克特色小城鎮建設。二是強化項目儲備,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結合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生態治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儲備總量和質量,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格局,為資金爭取、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奠定基礎。三是強化招商引資,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嚴格實行項目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管理模式,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確保招引一個、落地一個、建成一個、投產一個。持續深化優化營商環境,精簡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壓縮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力促哈克農機、新型玻璃產業園、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白干湖鎢錫礦等招商項目取得新進展。全年力爭招商引資到位30億元以上。
(三)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上,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監管能力,確保零違規舉債。加強風險預判和防范能力,堅決遏制隱性債務,穩妥化解存量債務。在精準脫貧攻堅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接近”目標,繼續實施“八個一批”、用好40項“若羌政策”。加強扶貧項目論證、包裝、申報、實施等環節管理,確保項目能落地實施,能發揮效益,經得起檢驗。在污染防治攻堅上,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做好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強節能審查,嚴禁“三高”項目進若羌;實施若羌河西支生態治理工程,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施“三北”防護林、新一輪退耕還林、農田林網等生態工程建設,推進“380”綠色長廊工程,完成造林0.3萬畝、封育4萬畝。
(四)緊抓政策機遇,加快物流產業發展
積極融入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巴經濟走廊綜合承載區建設,加快南部大通道物流樞紐建設。依托區位、交通、產業等優勢,打造中巴經濟走廊綜合承載區戰略支點城市,積極申報自治區級物流園區。堅持規劃引領,編制完成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產業發展規劃研究、新疆南大門綜合物流體系建設戰略研究。完善塔東綜合物流園基礎設施建設,力促靖祥新絲路物流園二期工程建設。推進若羌鐵路貨站納入自治區公鐵聯運中心建設目錄,啟動甩掛式鐵路、公路物流集運港建設,打造集裝箱貨倉物流基地。加快國家、自治區重大戰略物資儲備基地和軍民融合倉儲物流設施前期工作。積極培育臨空經濟,開通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若羌紅棗航空貨運專班,促成河北滄州崔爾莊紅棗加工企業轉移若羌,打造新疆(南疆)紅棗(干果)交易集散中心。
(五)以改革為突破,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持續深化各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創新行業管理方式,推進行政機關和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探索完善現代企業、職業經理人、市場化勞動用工制度。全面推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實現對各級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資金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護體制改革、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和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六)堅持民生優先,促進社會和諧
用足用好現有教育資源,推進教育設施填平補齊工程,強化教育信息化建設,穩定教師隊伍。完善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社會保險政策調整,筑牢民生底線。繼續以“醫藥、醫療、醫保”三醫聯動為切入點,扎實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縣人民醫院搬遷規劃建設,婦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啟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項目,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充分發揮文化惠民作用。繼續開展百日文化廣場活動,加快市民科技文體活動中心建設,力促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成投用。繼續推進康拉克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景區開發提供保障。繼續抓好低保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醫療救助等工作。啟動實施兒童福利院項目,促進兒童福利事業發展。
各位代表,目標已定,重任在肩。讓我們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保持戰略定力,抓住并用好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把握主動,穩扎穩打,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