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丨九色丨国产女|香蕉午夜福利视频|国产精品老熟女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5月|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国产av一二三四五|护士脱了内裤让我爽了一夜|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品尚网|耸动超短裙女神人妻|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蜜桃传媒mv,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搡老熟女老女人一区二区,最好看最新高清中文字幕电影,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若羌縣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開

  • 索引號:010466058/2021-12006
  • 發文字號:
  • 發布機構: 若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12-02-27
  • 主題分類:1
  • 性:
  • 題: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2-02-07   瀏覽次數:   【字體:

——2012年1月17日在若羌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縣 長   買合木提·吾斯曼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大力推進“棗業富民、礦業強縣、生態立縣、文化塑縣”四大戰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又好又快的良好態勢,較好地完成了“若羌率先發展年”的各項任務目標。
  一、加快發展強實力,縣域經濟取得新突破
  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5億元、同比增長5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6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財政收入5.15億元、同比增長9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達到1.7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年初確定的3.9%、11‰的目標以內,分別為1.75%、9.02‰。
  (一)工業經濟增速走在全州前列,總量實現翻番。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44億元、同比增長1倍,工業增加值31.3億元、同比增長72.8%,增速位居全州第一。總投資近40億元的一批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推動作用的工業項目開工建設或投產,國投羅鉀一期120萬噸項目全面達產,勝華礦業公司日處理2000噸鐵礦石生產線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國投羅鉀二期170萬噸鉀肥、金岳礦業2.5萬千伏安硅錳合金、天山水泥股份公司日產30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金豐源棉業6萬錠棉紗紡織一期等一批工業項目開工建設,為縣域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成功實現與巴州大電網的并網運行,困擾了若羌幾十年的城鄉居民生活限電問題徹底解決;繼續加大電源建設力度,新增裝機容量近1萬千瓦,玖圣熱電一期建成調試、二期開工建設,圣昆侖熱電一期2.5萬千瓦已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園區內2座110千伏變電站已建成。依吞布拉克礦業加工園、循環生態工業園初具規模,新修園區道路22.6公里,綠化近1500畝。全年投入地質勘查資金5.2億元,以坡北銅鎳礦為代表的資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為深入推進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奠定了更加有利的基礎。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可持續發展后勁增強。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8億元、同比增長1.3倍,農業增加值9.3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位居全州首位。堅持紅棗產業帶動農民增收核心地位不動搖,新植紅棗2.3萬畝,優質紅棗面積累計超過20萬畝,紅棗總產4.67萬噸。狠抓紅棗保安全、促品質、創品牌各項工作,有機紅棗認證近4萬畝;若羌紅棗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統一了外包裝,實行若羌紅棗經營許可申報、備案、授牌等管理制度,在庫爾勒市建立首家若羌紅棗名優產品展銷中心。設施農業快速興起,完成875座溫室大棚和縣育苗中心智能連棟溫室建設;設施農業實現總產值1638.6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中設施農業收入較上年增長近三倍。現代畜牧業長足發展,開工建設養殖小區2個,新建標準化暖圈542座;狠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預計牲畜年末存欄9.88萬頭(只)。全面完成2萬畝小麥種植任務。瓦石峽河永久性防洪堤1號等重點水利工程穩步推進,完成防滲渠建設35.4公里、節水灌溉4.2萬畝。開展農牧民培訓5.54萬人次,順利通過“2009—2010年度全國科技進步考核”。
  (三)城鄉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繼續加大,人居環境明顯改觀。全年投入資金1.7億元,強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完成縣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部分專項規劃編制,河北邢臺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縣城主城區3平方公里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評審。扎實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實施了10個整村推進工程,新增垃圾車2輛、購置垃圾收集裝置211個,生活垃圾處理—衛生填埋場、污水處理氧化塘和垃圾處理設備投入使用,榮獲2009-2011年度自治區城市建設“天山杯”競賽縣城組綜合杯的殊榮。全面啟動城西新區建設。開通了城鄉公交車,30個公交站臺和96個鄉村招手站臺建成投用。完成城鎮保障性住房1812套、安居富民住房1030套、牧民搬遷安置住房100套,棚戶區改造6.3萬平方米。
  (四)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制定了《若羌縣促進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縣財政安排500萬元資金支持重點中小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引入順風肥牛、百富烤霸等一批知名連鎖品牌進入我縣,有效填補服務業空白。中國銀行若羌營業部正式開業,成立縣融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縣金信融資擔保公司。截至2011年底,共注冊私營公司、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各類經濟實體1413家,較上年增加57家;注冊資金7.9億元,較上年增加2.2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社會資本不斷介入,到位資金增長1.86倍。
  二、突出重點抓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民生投入持續增長,全年投入民生建設資金達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73%,城鄉電力保障建設等22項投資類民生工程開工建設或投用,惠農富民補貼等14項惠民政策類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穩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完成河北邢臺援建及鐵干里克鄉“雙語”幼兒園建設,實現城鄉學前“雙語”教育全覆蓋,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率先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成縣河北急救綜合樓主體工程、門診醫技樓等項目建設,扎實開展脊髓灰質炎防控,啟動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列入國家試點縣(市)、參保率達84%。加大城鄉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和養老金911.6萬元、臨時物價和肉食補貼97.9萬元。啟動實施高齡老人津貼和免費體檢工作,已發放津貼5.6萬元。挖掘開發各類就業崗位435個,實現就業再就業1163人。制定《若羌縣“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舉辦了新疆·若羌第四屆樓蘭文化旅游節和第七屆紅棗節,成功創建自治區文明縣城和自治區雙擁模范縣。
  三、加大投入抓責任,社會管理取得新成效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切實做到維穩工作常態化。投入3880萬元用于人防、物防、技防建設,組建農村治安聯防隊,實現城鄉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網絡視頻監控。建立縣鄉村三級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機構,人口動態管理有序。嚴格落實縣領導信訪包案制度,妥善解決了石棉礦患矽肺病老職工的待遇和五七工、家屬工養老保障等帶有群體性的歷史遺留問題,信訪結案率達97%。進一步強化應急能力建設,2011年新修訂縣級應急預案30個、達到44個;進一步理順應急突發事件的信息報送工作,各單位自覺報送應急信息的機制已形成;縣公安局消防大隊的所有設施已建成,人員即將到位,我縣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監管,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礦山安全、消防安全隱患排查等為重點的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檢查及專項檢查32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四、勤政廉政抓效能,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
  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49件,政協委員提案33件,解決了瓦石峽鄉農村安全飲水等一批直接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辦結率100%。認真制定并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對11名領導干部進行問責。進一步加大掛牌督辦、重點督辦等督查力度,下發督辦通知29份,確保各項工作安排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實
  加強了與兵團農二師36團的協作。高位推進河北邢臺對口援助工作。駐縣金融、石油、通訊等單位和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為若羌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河北邢臺、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族干部群眾銳意進取、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干部群眾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幫助若羌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科學跨越發展的道路上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夠科學合理,一、二、三產比例失衡,仍屬于并將長期處于投資拉動型經濟模式;二是大企業、大集團少,能夠拉動投資、支撐跨越式發展的大項目落地不多;三是水、電、路仍是制約我縣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貫徹落實自治州追趕跨越戰略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及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州委、縣委九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項目、快增長,強產業、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堅持不懈深入實施“四大戰略”,全力以赴加速推進“三化”進程,促使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優勢產業迅速壯大,民生民計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現若羌科學跨越和長治久安。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30%以上,力爭達到6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力爭達到5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5.9%,達到7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23.5%,達到2.1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

附件下載: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