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癥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膚黏膜的皮疹、皰疹、潰瘍為典型表現。皮疹周圍有炎癥引起的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痛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少數病情嚴重的患兒可出現精神差、嗜睡、煩躁、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發花等癥狀。
2、傳播方式是什么?
主要包括糞-口途徑傳播以及呼吸道飛沫傳播。在流行地區,蒼蠅、蟑螂等也可攜帶病毒,間接污染食物或水源,導致疾病的傳播。
3、怎么預防手足口病?
重點是做好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避免在疾病流行期間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對于兒童用品要做到定期消毒,與此同時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培養孩子養成手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保持環境衛生:勤打掃居家環境,對兒童玩具等孩子易接觸的物品定期消毒;居室每日通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3)減少聚集:不去人群聚集場所,如果出現相關疫情,應該避免兒童與患有手足口病兒童密切接觸。
(4)接種疫苗:對于6個月~5歲的兒童,可以接種EV-A71型滅活疫苗,來預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礎的免疫程序包括2劑次,2劑之間間隔1個月,疫苗應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
4、什么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患兒在出現手足口病特征性皮疹等癥狀后,如合并有以下情況,應警惕病情加重,需及時就醫:
(1)持續高熱:體溫大于39℃,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神經系統表現:出現精神萎靡、頭痛、眼球震顫或上翻、嘔吐、易驚、肢體抖動、吸吮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3)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安靜狀態下呼吸頻率超過30~40次/分;
(4)循環功能障礙: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全身皮膚可出現斑片狀顏色變淺、血壓升高。
若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2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