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系統治水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科學指引水利建設,開創了治水興水新局面。新疆自2000年起先后22次向塔里木河下游進行生態輸水,隨著生態輸水工程的實施,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到了日益改善。
隨著多次輸水,臺特瑪湖的占地面積511平方公里,還達到上百年來的峰值。臺特瑪湖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全面恢復,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度。其中新增植被覆蓋面積達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到46種。
為確保臺特瑪湖生態環境用水,若羌縣將加大對臺特瑪湖周邊環境和上游的監管,嚴禁截水開荒或其他非法用水,破壞整體生態環境。
“若羌縣根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興水的重要論述和對新疆系列重要講話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和新時代的治疆方略,奮力開創新疆水利的工作新局面。 長期輸水達到了70億立方米,使周邊的一些灌木叢都得到了恢復,來了不少的水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河長制工作力度,巡河力度。通過不斷地治理,達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若羌縣河湖長制辦公室工作人員楊屹說道。
據了解,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塔里木河干流下游400余公里河道及尾閭臺特瑪湖干涸,干涸時間長達30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礦化度上升,植被大面積衰敗死亡,生物多樣性嚴重下降,沙漠化過程加劇,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木塔格沙漠趨于合攏,極度惡化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制約塔河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遏制塔里木河流域下游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問題,國務院于2001年批復總投資107.3億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規劃目標之一就是實現“水流到臺特瑪湖”。
近年來,自治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臺特瑪湖的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隨著生態輸水不斷增加,使臺特瑪湖附近的氣候得到改善。若羌的沙塵天數總體降低,大風強度也明顯降低,臺特瑪湖的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