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33.76萬平方公里,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沙漠。探險旅游界比較公認(rèn)的東西穿越塔克拉瑪干路線在北緯400附近,起點(diǎn)為西邊的麥蓋提縣,東邊目的地在若羌縣的羅布莊。“塔克拉瑪干”維吾爾族意為進(jìn)去出不來,人們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傳說在:很久以前,人們渴望能引來天山和昆侖山的冰雪融水澆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祥的神仙有兩件寶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鑰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誠所感動,把金斧子給了哈薩克人,用來劈開阿爾泰山,引來清清的山泉水。他想把金鑰匙交給維吾爾族人,讓他們打開塔里木盆地的寶庫,不幸金鑰匙被神仙的小女兒瑪格薩丟失了,神仙一怒之下,將女兒囚禁在塔里木盆地,從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面積廣大,尤以中部和東部沙丘更為高大,在東北風(fēng)作用下,常形成南北向的巨大沙壟,長1~2公里,高100~200米,最高達(dá)300米左右,所以翻越一道道如此巨大的沙梁,無凝增加了東西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難度。沙漠腹地,沙丘類型復(fù)雜多樣,復(fù)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高度和規(guī)模使埃及的金字塔也黯然失色;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巍峨壯觀。地質(zhì)工作者曾在沙漠腹地發(fā)現(xiàn)兩座紅白分明的山,他們給它取名麻扎塔格—“圣墓山”,它是分別由紅沙巖和白石膏組成的沉積巖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風(fēng)蝕蘑菇,奇特壯觀,高及5米,巨大傘蓋下可容納10余時高達(dá)70℃——80℃,旺盛的蒸發(fā),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yuǎn)方出現(xiàn)朦朦朧朧的湖光水色,清清的湖面,水波蕩漾,樹影婆婆,渴極的人會產(chǎn)生一種極欲前往的沖動。這是沙漠和戈壁夏季常有的“海市蜃樓”幻景。
掃一掃在手機(jī)打開當(dāng)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