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實現共同富裕。
在共富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這是若羌縣在探索共同富裕中形成的共識,更是該縣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領悟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體現。這種共識,讓廣大農牧民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走得更堅定、更自信。
3月10日,吾塔木鄉用集體資產創建的棗安驛站酒店實現了首季開門紅,這個鄉發展村集體經濟又有新思路。
3月10日,若羌縣吾塔木鄉村民吐迪古麗·庫爾班(中)在棗安驛站酒店上班。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鄒焰忠攝
探索中形成多元聚能
一戶一策意在增收。
抱團發展志在共富。
一個是對癥下藥的良方,一個是共同致富的大手筆,兩者在同頻共振中形成互補之勢。這也是若羌縣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堅持黨的領導,以“黨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千家萬戶”探索出來的多元聚能的發展之路。
3月10日,縣農業農村局負責村集體經濟的干部王飛、吾塔木鄉黨委副書記俞云杰、該鄉果勒艾日克村黨總支書記王俊,分別介紹了若羌縣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共同富裕中,探索總結出的多元聚能經驗。
3月10日,若羌縣吾塔木鄉果勒艾日克村利用村集體經濟辦起的純凈水廠正在運行。
目前,該縣20個村全部建起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下簡稱股份合作社),成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載體。全縣村集體經濟總資產3.3億元,2024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079.29萬元。
農牧民增收一戶一策。
村集體增收一村一品。
果勒艾日克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探索出了7種聚能發展的模式,既以村集體土地發包,建設大棚、紅棗風情園、棗鄉酒店,創建純凈水廠、星火房屋租賃有限公司,又入股紅石榴紅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去年該村集體經濟達225萬元。
“我們每年給農民三次分紅……”王俊介紹,股份合作社入股村民1245人,每人持股1份,村委會投資最多,成最大股東。每年紅棗豐收后,股份合作社拿出紅棗總產量的30%進行實物分紅,合作社再從紅棗售后的純利潤中拿出20%分紅,村委會又從股份合作社的股份收益中拿出部分紅利分紅。
現該村股份合作社又在拓展機械租賃、勞務服務等業務,讓村集體經濟更壯大,村民增收的幅度更大。
該村是若羌縣多元聚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縮影。
這種發展模式也在全縣各村“復制”,村集體土地發包、機械租賃、閑置房屋盤活、參與文旅產業投資等,共同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
發展村集體經濟,這邊風景獨好。
引領中注重市場運作
黨建引領天地闊。
市場運作活力強。
這兩句話高度概括了若羌縣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特色。黨建引領體現在,黨建+思路+賦能,引領共同致富;市場運作體現在,股份合作社依市場規律和法治程序運作,借無形之手撬動經濟杠桿,村集體經濟的“雪球”越滾越大,村民也通過多種增收渠道,腰包越來越鼓。
鐵干里克鎮黨委委員、努爾巴格村黨支部書記馮恒德,鐵干里克鎮副鎮長、鐵干里克村第一書記馬望杰,托格拉克勒克村第一書記艾合麥提江·吐爾遜分別介紹了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黨建引領和市場運作的特色。
努爾巴格村村委會將辦公樓、辦公設施評估作價為500萬余元,投資成立股份合作社,全村百余名村民又以持平均的虛擬股份入股合作社,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結成了增收致富共同體。股份合作社又借市場無形之手,建起了生物質燃料顆粒加工廠,盤活了庫房、門面房、閑置場地,一年資產性經營收入40多萬元。股份合作社又幫村民流轉土地種植黑枸杞、開餐館和民宿、從事運輸以及建筑業務,給村民增加了一份務工收入,實現了各展其能又抱團發展。
“一年收入幾十萬吧……”3月11日,該村村民王杰說,她在股份合作社的幫助下,開了一家民宿,經營得不錯。
一村一名,各有千秋。
鐵干里克村股份合作社在招商引資中,與一家商貿公司合作,成立了鐵克商貿有限公司。托格拉克勒克村股份合作社又出資成立了勞務隊,讓村民流轉土地后,又增加了一份工資性收入。
這三個村各具特色的運作模式,是若羌縣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代表。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發展思路,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寬;股份合作社在市場化運作中,因為有思路賦能,不斷拓寬了增收渠道,也創新了增收方式。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思路+行動,更能讓愿望變成現實。
共富中促進手足相親
龍騰虎躍展風采。
快板曲藝更情深。
這個風采是村集體經濟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村民精神生活,煥發出來的活力;這個情深,也是因為村集體經濟賦能,各民族在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血更濃,情更深。
該縣20個村分別依托股份合作社,帶領村民實現兩個共同富裕,這就是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富口袋的結果是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銀越來越多,而富腦袋更多體現在,村集體經濟直接支持開展各具特色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融情文體活動,以物質和精神激勵,鼓勵村民教育好下一代,不僅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要學好本領,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嗵嗵嗵……”
3月11日下午,一陣鑼鼓聲從吾塔木鄉西塔提讓村的秦腔文化館里傳出來,村民卡米力·牙生、玉素甫·買買提吐爾遜麻利地套上獅頭獅尾,嫻熟地舞了起來。秦腔文化館負責人李鵬舉、舞獅舞龍教練徐林德在一旁悉心指導,糾正動作。
“好!”圍觀的村民和游客不時發出叫好聲。
3月11日,若羌縣吾塔木鄉西塔提讓村秦腔文化館負責人李鵬舉指導村民練習舞獅。
西塔提讓村黨總支書記李大亮說,去年該村集體收入109.2萬元,村里有秦腔隊、舞獅舞龍隊、文藝小分隊,每年村委會都要從村集體收入中拿出五六萬元,支持開展各種融情文體活動,僅為購買舞獅舞龍的道具、服裝就出資了17萬元。
因為有了村集體經濟的支持,村民參與的各種融情文體活動多了,也越走越親了。
“若羌發展我來數一數、說一說……”當天下午,在若羌鎮新城社區,李秀蘭、熱艷古麗·卡德爾正帶著社區文藝隊的姐妹們上場,排練自編自導的舞蹈+快板秀《若羌騰飛在今朝》,她們將參加近期舉辦的演出活動。
有了村集體經濟的支持,融情活動更滋潤,村民們在融情活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又能更好地資助村民培養好下一代。吾塔木鄉村民吐迪古麗·庫爾班將11畝紅棗園流轉出去后,來到股份合作社創辦的棗安驛站酒店上班,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時,也更有能力支持在喀什大學上學的兒子。
棗鄉快板話豐收,紫燕歸來檐下啾。
曉雪消融冰蕊潤,春雷喚醒玉花酬。
渠中流水笛聲伴,枝上清風秀色勾。
待到滿園紅果掛,贊歌千首繞瓊樓。
將若羌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共同富裕取得的成果,用一首中華詩詞作一次形象概括,提煉成一首《七律·棗鄉快板》代言詩,為該縣方興未艾的村集體經濟鼓勁并代言。
>>短評
思辨賦能讓發展更有質量
思辨也是一種優質資源,且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這種資源“潛伏”在我們每個人身體里,一旦激活,就能吸聚并形成巨大的干事創業的正能量。從眾人拾柴火焰高到共同致富路上闊步行,需要熱情,也需要這種叫思辨的思想。熱情給具有思辨的思路賦予情懷和溫度,這樣的思辨思想更是一種化危為機、變被動為主動的藝術。
共同富裕是百年來的夢想,實現這個夢想僅靠熱情是不夠的,加上思辨賦能的行動,更能有的放矢,看清自己的特色優勢和短板,在取人之長中補己之短,在揚長避短中不斷開拓新境界。
在高科技與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只有具備了這種思辨能力,才能在有所為、有所不為、聚力而為中,讓靶向發力更精準,發展更有質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