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若羌縣瓦石峽鎮吾塔木村試驗田,該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干部紛紛擼起袖子走進田間地頭,忙得熱火朝天,翻土、放苗、壓實……3畝地在大家的通力協作下完成了玉米、蘿卜、白菜的種植,一星期后這塊試驗田將會吐露新芽,孕育增收致富“新希望”。
試驗田不僅是土壤與種子的簡單結合,更是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一環。通過精心挑選與科學培育,挖掘并適應本地環境、實現高產豐收的優質作物品種。這一舉措,不僅為當地開辟了一條高效益、高產出的農業發展新路徑,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試驗示范”的深刻內涵,為周邊農戶樹立了可學習、可復制的種植標桿。
若羌縣瓦石峽鎮吾塔木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曹梟說:“我們緊緊圍繞‘一主三副’農業發展思路,聚焦促進農業高質高效,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培育了一批規模種植和服務主體,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全鎮特色種植新品種實驗示范工作。”
為了確保試驗田的成功,吾塔木村駐村工作隊積極與河北農科院對接,引進了玉米(石糯彩7號)、黃蘿卜(東洋黃參)、白菜(西星秋勝)等優質品種。在播種過程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試驗示范要求,精細測算行距、株距,嚴格控制播種密度,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后期還將對試驗示范全過程進行記錄記載、數據分析。
“我們決定種這3畝的特色種植‘試驗田’,前期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也請教了河北農科院專家,如果此次試種能夠成功,我們會將帶動群眾擴大種植規模,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推動村集體和村民實現‘雙增收’。”若羌縣瓦石峽鎮吾塔木村鎮派工作組組長董志月說道。
鄉村的振興,離不開產業的支撐。如今,每當村民路過這片試驗田時,都會不由自主地關注起那些“外來品種”的長勢。大家紛紛表示,如果試種效果好,自己也要跟著種。駐村工作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駐”在村里、“扶”到田里的深刻含義,為當地各族群眾致富增收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共同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