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若羌縣聚焦紅棗資源優勢,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好的紅棗,實行集紅棗基地建設、產品研發、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從種植到加工形成完整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入冬以來,若羌縣紅棗冬春季管理現場推進會在各鄉鎮陸續召開,縣紅棗科技服務中心技術員、紅棗專家顧問團成員及各鄉鎮林果技術服務隊,走進田間地頭給村民培訓棗樹修剪、冬季管護等技能,現場為棗農答疑解惑,幫助他們提升種植管理技術。
家住若羌縣吾塔木鄉果勒艾日克村的村民阿地江·艾肯木種有20畝紅棗地,通過棗樹疏密改造、嫁接改優、增施有機肥等林果提質增效關鍵措施,他家的紅棗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
阿地江·艾肯木說:“我家紅棗一下樹,就被訂購一空,現在正是棗樹冬季管理關鍵時期。聽了技術人員的現場講解和示范,學到了很多管理棗樹的技術要領。今后,我會嚴格按照技術員的方法科學管護棗樹,相信我家的紅棗品質會更好。”
若羌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庫木塔格沙漠之間,過去春季多發沙塵暴。2001年,若羌縣相關部門調研發現,紅棗樹耐旱耐貧瘠、喜光喜熱,果樹花期剛好能錯開春季沙塵和大風天氣。經過深入論證,若羌縣開始大力發展紅棗產業,目前全縣紅棗種植面積達23.38萬畝,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還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2023年,我家收獲紅棗66噸,純收入34萬余元。”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村民趙連斌有著20余年種植紅棗的經驗,自家種植了20畝棗園,還在周邊村承包了80畝棗園。
“為增強若羌紅棗的市場競爭力,從2017年起,若羌縣啟動實施紅棗提質增效工程,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獎補資金,鼓勵引導棗農采取棗樹疏密間移、施用農家肥等措施,推動若羌紅棗提升品質,2023年紅棗的特級、一級果率從往年的30%提升到40%左右,每公斤紅棗的價格比去年提高2到3元。”若羌縣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局長石國海說道。
“如今種紅棗不能只追求產量,更要注重質量,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趙連斌說,鄉里每季度都會舉辦紅棗管護現場會,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骨干,開展棗樹疏密、積造有機肥等技術指導和培訓。
棗農“冬閑”忙培訓的同時,在若羌羌都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類自動化設備開足馬力生產,趕制訂單,一派忙碌景象。
“我們從當地農民手中采購了大量的紅棗,加上公司種植的紅棗,2023年收購量已經達到4000余噸。”該公司紅棗加工車間主任楊文強說,“每天的產量在80噸以上。公司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確保了紅棗的營養成分和口感,讓消費者品嘗到今年最新鮮最優質的紅棗產品。”
同時,在若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若羌果叔農業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在忙著清洗、挑選紅棗,然后分級裝箱發貨。像羌都棗業、果叔農業這樣的紅棗產品研發及深加工企業,若羌縣就有10余家。2022年以來,若羌縣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形成棗酒、棗泥、棗醋、棗飲料、紅棗膳食纖維等精深加工產品項目,2023年產業園實現總產值53.01億元。
“我們將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抓手,有效提升若羌紅棗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把若羌紅棗品牌做大做強。”若羌縣委書記黃新平說。
近年來,若羌縣堅持把紅棗品質優、品牌強、市場大作為紅棗產業發展的關鍵來抓,目前,當地農民人均收入50%以上都來自紅棗產業。“若羌紅棗”先后通過國家“地理產品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及“中國馳名商標”“新疆著名商標”認證,入選2023全國“土特產”推介名錄,若羌縣成功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若羌紅棗”品牌入圍2023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聲譽百強榜單,迎來了“商品消費”到“品牌消費”的新機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